産寧坂又稱三年坡
有關産寧坂名稱的由來有許多的說法
如今大多數人的說法
是因該街通往祈求生產平安的子安塔
所以稱産寧坂
「產」意為生產,「寧」意指容易
據說在8世紀(清水寺尚未創建之前)
聖武天皇及光明皇后在此祈求生產順利
在平安生下孝謙天皇後
於清水寺立下子安塔
從此
子安塔成為孕婦祈求順利生產的塔
民眾虔信不疑
也有一說指坂上田村麻呂於808年(日本大同3年)開闢的街道
因此稱為三年坡
産寧坂歷史悠久
可回溯至日本平安都城之前
以坐落於清水寺、法觀寺及祗園社(八坂神社)等名剎附近的街道為起源
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之後
這些廟宇周邊的街道逐漸形成市區
至今仍可在産寧坂下面看到幾間獨特的居家「京町家」
堪稱京都代表
到了日本明治及大正時代市區擴大
大部分的建物是明治以後所建
逐漸形成今日所見的繁榮景象
在多條小徑中,「清水坂」是通往清水寺的主要道路
而「産寧坂」則是由山下連接到「清水坂」的街道
順便一提的是,由産寧坂通往圓山公園的街道稱為「二年坡」
通到下河原的則稱為「一年坂」,每條街道皆具有自己的獨特風味
二年板與三年板這兩條雅致的石疊坡道兩旁保留了相當多傳統建築
是最能感受京都情緒的一段區域
被列為"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區"加以保護
石疊街道只能讓遊人步行
汽機車.腳踏車等是沒辦法在這條街道走的
坡道兩旁林立著販賣各式傳統藝品、京果子、漬菜、清水燒等老舖
散發出古色古香的懷舊氣息
二年板築於大同二年
因此以當時的年號命名
而隔年完成的路段就叫做三年板
聖德太子創建的優美五重塔
法觀寺八阪塔
八阪塔為京都最古老塔樓建築
樓高46公尺的八阪塔在一片低矮的町家民宅中
成為東山最醒目的地標
為592年聖德太子受到如意輪觀音托夢建造
但明明是五重塔為何會叫做八阪塔呢?
原來又有一說為這座寺院在平安遷都之前就是已經存在的古寺
是由古代豪族八阪氏所創建的法觀寺
所以才叫做八阪塔
但幾經戰火摧殘目前只剩下五重塔與藥師堂及太子堂
目前所見的五重塔為1440年由足利義教所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