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YRA朵以拉烏茲別克手鼓
朵以拉手鼓是一種用羊皮覆面做成的單面框鼓樂器
主要流傳於中亞國家
如烏茲別克、塔吉克、伊朗、及巴爾幹半島地區的手鼓樂器
鼓框內部附有銅環,可以產生如鈴鼓般的效果
演出前習慣用火或烤燈溫鼓,使鼓皮的音色更加高亢響亮
由烏茲別克境內發現的遠古壁畫顯示
手鼓最早出現在早期的儀式祭典中
很可能源自北亞民族的薩滿巫師的儀式鼓
在西元七世紀伊斯蘭教傳入中亞地區之前
這種手鼓已普遍流傳於突厥民族
主要由女性在儀式祭典中演奏
儀式前會以動物鮮血灑在鼓上,賦予新的生機
據專家研判,手鼓最初並非用手指彈奏,而是使用棍棒打擊
隨著時間的發展,朵以拉手鼓開始流傳於民間音樂的演奏
不再限於女性的簡單節奏,男性演奏者的加入讓節奏更加富有變化
因應演奏的需要,手鼓的尺寸也開始變小
朵以拉手鼓被廣泛的運用在烏茲別克音樂中
始於二十世紀的上半期中旬
現成為舞蹈及音樂表演的主要節奏樂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zYOMkYwPCY
SHASHMAQOM莎什木卡姆流傳於現今
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地區達千年之久
更以古城布哈拉及薩馬爾罕最具代表性
Shashmaqom意為六個木卡姆
木卡姆則是一種融合器樂和聲樂的套曲音樂
歌手在弦樂器、手鼓及笛樂器伴奏下
Shashmaqom莎什木卡姆在2003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公告為「人類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代表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agFXO6uVXE
BALALAOKA巴拉萊卡琴又稱三角琴
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的一種賢樂器
琴腹呈三角形,頸細長有品,背板平坦
有圓形音孔,有3根弦,品(fret)可移動
俄國三角琴最早約出現於16世紀
琴身為三角形是主要的特色
是俄國人喜愛使用的樂器
它通常是用來為舞蹈或歌者伴奏
而它所發出的聲音深受俄國作曲家的喜愛,常為它譜曲
俄國也有專屬的三角琴樂團
通常用手指撥奏,也可用皮革制的撥子彈奏
有大、小6種型號,最大的琴身高度相當於普通人的身高
這種琴由於尺寸和大小不同,音域和音高不一
倘若十幾架一起演奏,可以抵上一個交響樂隊
巴拉萊卡是俄羅斯民間歌舞中常用的伴奏樂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06W-iBfkQ&feature=related
我們也有買一片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