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多祿五世劇院(葡萄牙語:Teatro
de Pedro V)
通稱崗頂劇院;另稱馬蛟戲院、崗頂波樓
為中國首所西式劇院
建成初期只建成主體部份
其後1873年再於入口正面加建柱廊
拱廊及新古典主義的三角楣
伯多祿五世劇院正立面為一面羅馬圓拱式門廊
門廊頂端以三角形山花收結
其下則是由四組愛奧尼柱式倚柱組成的三個券洞
八條倚柱均長約6米,山花及柱子上裝飾簡單
至於其側立面的牆上,連續開滿九個寬2.45 米的羅馬圓拱式落地大窗
加強屋面水平感和表現渾厚的氣度

昔日為澳門葡萄牙人的大會堂和土生葡人聚會之地
除劇場外,建築內還設有舞廳、閱書樓和桌球室等
所以出現有崗頂波樓之稱
崗頂劇院已曾經多次維修,亦曾因白蟻蛀蝕問題而關閉近20年
1993年和2001年進行維修,現主體建築基本仍保存完整
伯多祿五世劇院是澳門唯一的歐式劇院建築物
聖奧斯定堂(葡萄牙語:Igreja de São Agostinho;俗稱龍嵩廟、龍鬚廟、崗頂聖堂)
建築特色 : 教堂正面墻壁分為兩層,頂部有三角形山花
兩個古希臘式花崗岩石柱分立大門兩側
內部的主柱將該教堂分為三路
並支撐著其拱形屋頂
教堂整體不是以華美誇張的形式
而是以其樸實典雅的風格取勝
據創建此敎堂的曼里蓋
(Frei Francisco Manrique)所載
教堂最初的建築非常簡陋
初建時,由於以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
蒲葵葉便隨風飛揚
風吹時看似龍鬚飄飄,覺得這情景像龍鬚豎起
後又以粵音轉稱「龍嵩廟」或「龍鬚廟」
全站熱搜